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光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第9讲 《光的连接》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21日 19:10 作者:蓝振宇 浏览:

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光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第9《光的连接》


7月16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光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第九次课在四川美术学院黄桷坪校区坦克库进行,本次课程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博士生导师严永红教授主讲。授课内容以“城市公园景观照明设计以及大型城市公共灯光艺术互动装置设计”的具体案例,来分析光作为人文与科技连接点的深刻内涵。


对于城市公园景观光环境设计,严教授以自己参与设计的项目“照母山森林公园”和“金海湾滨江公园”为例进行了深入分析。以照母山森林公园为例,在城市公园景观照明的设计中,首先要明确设计对象为何种类型,接着进行数据调研、实地调研,然后分析数据结果、规划扇形照明线路。设计过程中需关注生态环境和环保要求(植物照明上需注意光照强度、光质、光照时间三个方面;鸟类及昆虫对光照的敏感度高于植物),需对不适合照明的地方设置黑天保护区、控照和禁照区,需确保夜游线路具有可达性和安全性(一是不走回头路,二是有充足的观赏时间但不超过2小时)。照母山森林公园照明设计最终以具有“在地性”的月影照明方式(踏月寻影)呈现。

“金海湾滨江公园”与“照母山森林公园”不同,位于高档住宅区,周围无生态性因素考虑。严教授围绕着智慧化的设计理念,以打造智慧公园为主,采用夜景特色和创新理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灯火迁移、会呼吸的光)。景观照明以片状设计为主,注重光和人之间的交互关系。严教授指出,设计师应多关注专业之外的建筑和城市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

对于公共灯光艺术互动装置设计,严教授以同川美钟飙教授合作的艺术作品《虫洞》为例进行了分析,该作品现展出于深圳罗湖美术馆。严老师引用钟老师的名言:“一切早已存在,只有经过时显现”,来解释说明“虫洞”的含义——作为时空的连接通道。严老师谈到,在影像泛滥的城市空间里面,声光电技术同资本运作结合,用“被迫观看”的方式占据了人们休憩的公共空间。希望此作品不是一个影像播放器,而是实现科技、艺术与公共空间的跨界互动,可提高全民的审美能力和素质,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放慢脚步去体验和感受。

严老师以对城市照明现象的人文反思为出发点(城市照明设计现状的分析、公民大众的参与度),以开放性、客可观性、科学性、可实施性原则完成虫洞的设计。其设计背后的意义是以光的运用作为穿越时空的连接。

最后,学员们就严教授金海湾滨江公园的灯具设计、虫洞灯光对人眼视觉健康的影响以及热反射玻璃设计等问题进行了提问。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员们对城市公园景观照明和大型城市公共灯光艺术互动装置设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文:魏文力/图:蓝振宇 郑雯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