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1979年生于甘肃,200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水墨实验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中国画学会和工笔画协会理事,中国画现代花鸟画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个人获奖情况:
2005年 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节,获绘画类专业组一等奖 (中国教育部)
2010年 “2009(养墨堂)中国美术大奖赛”获入围奖
2014年作品《梦庄周》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得第五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二等奖(重庆市美协)
2015年作品《华之乐》获得重庆市中国画学会第一届学术展学术奖(重庆市中国画学会)
2017年作品《爱之光》获得第六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二等奖(重庆市美协)
2018年作品《梦庄周》之八 获得重庆市首届综合材料展优秀奖(重庆市美协)
2019年作品《五彩世界》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获得第七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三等奖(重庆市美协)2019年 作品《工笔花鸟画临摹示范》在重庆市第五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获得本科组三等奖(重庆市教委)
2020年作品《祥羽》首届重庆中国画小品展二等奖(重庆市美协)
2020年作品《梦荷》被国家外交部收藏(中国国家外交部)
个人入展情况:
2011年 与美丽的邂逅―马媛媛水墨作品展 深圳关山月美术馆 (国家级美术馆)
2013年 炫墨—2013马媛媛新作展 上海朱屺瞻艺术馆 (省市级美术馆)
2014年 作品《梦庄周》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得第五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2015年 作品《华之乐》获得重庆市中国画学会第一届学术展学术奖
2017年 作品《爱之光》获得第六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二等奖
2018年 作品《梦庄周》之八 获得重庆市首届综合材料展优秀奖
2019年 作品《五彩世界》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获得第七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三等奖
2023年 心境关照---马媛媛当代彩墨作品展 兰州画院美术馆
2024年 作品《飞翔无限—丝路遐想》和《丝路梦》分别 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和综合材料展
个人科研情况:
2017年9月主持四川美术学院校级教材立项,并与2018年出版发行(第一负责人)
2019年9月参与“重庆市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第二负责人)
2019年9月主持校级横向项目“艺术酒标与应用”(第一负责人)
2020年9月参与“重庆市研究生一流课程”建设项目(第二负责人)
2021年9月参与“研究生教学案例库”(第三负责人)
2021年9月参与国家级一流课程教材建设项目,并与2024年出版发行(第一负责人)
2021年9月参与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线上课程)(第二负责人)
2021年9月主持校级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花鸟画技法”(第一负责人)
2020-2024年连续四年参与四川美术学院重大题材创作项目立项并结项(第一负责人)
2023年9月参与重庆市优秀教材申报(第一负责人)
2023年9月参与重庆市一流课程申报(第一负责人)
2024年9月主持 四川美术学院校级横向项目《当代水墨画与服装设计融合研究》(第一负责人)
2024年6月参与 国家艺术基金个人创作项目申报并进入复评(第一负责人)
《爱之光》
“中国画论---六法论”中的首要就是“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是也”。是指作品中刻画的形象与艺术形式呈现出一种活泼泼的生命气象。气韵生动也是花鸟画的重要审美目标。我的作品《爱之光》力图通过水母形象及独特的画面意境来体现画面的“气韵生动”。
《梦庄周 》
作品通过蝴蝶局部形象的微观体验来表达宏观世界的生命感动。中国古代哲学有庄周梦蝶的典故,“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作者借助这一典故表达对人生的思考;“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画面寓抽象于具象之中、寓宏观于微观之中、寓表现于再现之中。作品用布面、水墨、中国画颜料、金箔等多种材料材质美与书写性的艺术表达融为一体。在书写性的表达之中构建一种象征性的图式,并寻求布面材料的特殊体验。
《飞翔无限--丝路遐想》
作品以鸟瞰地球的特殊视角,通过描绘鸟类的迁徙、飞翔这一现象,来表现丝绸之路这一跨越国家、跨越不同文明交流的壮举。在创作过程中心有所思,情系祖国,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本着继承中国文化,探历史线索,绘丝路精神,为人民抒情的创作理念,运用兼工带写的中国画技法表现对各个文明之间超越时空的无限遐想。飞翔无限,鸟飞无际,正如丝绸之路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中的润物无声、交流无限。展现了以中国为主的东方文明、伊斯兰文明、欧州文明与和非洲文明形成丝绸之路的现象。作品也预示着中国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给人类文明带来的开放、交流,和平、共同繁荣的中国的智慧。把中国梦同丝绸之路沿线的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促进人类文明在精神上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