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美学术
川美讲堂第二季⑤|李向北:城市更新需要具有当代思想与观念的公共艺术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30日 16:24   作者:   来源:    浏览:次

主讲人

   李向北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英国皇家特许注册建筑师、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美国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访问建筑师。2021年4月,作品“洪崖洞”入选第二十七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中国馆参展项目。2022年3月,入选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 2020-2022“中国百位建筑师”计划。

城市更新与公共艺术有什么样的关系?11月29日下午,由四川美术学院、重庆日报联合主办的“川美讲堂”第二季第五讲开讲。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英国皇家特许注册建筑师李向北走进直播间,以“回归大众与城市的艺术”,带领30.1万多人次的网友,开启了一趟城市美学的里程——“重新体会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创造”。

▲直播现场。受访者供图

“作为建筑师,我想从感性和记忆来介入这样一个话题,因为建筑和艺术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样城市跟建筑、跟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直播伊始,李向北独特的视角,即刻吸引大量网友“排排坐”,直播间的人数蹭蹭往上窜。

李向北以案例切入。他称,2016年,他曾去庞贝古城旅行了一次,在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地,陈列在废墟中的米托拉吉的雕塑作品有一种夸张、深沉和静穆的力量,让他感受到一种异样的冲击,这种冲击远远超越了废墟本身给他的触动和感觉。他认为,这就是艺术的力量!

李向北表示,21世纪的前20年,是一个城市化和技术变革驱动发展的大转折时代,各类新技术、新规则、新链接、新冲突正在驱动城市发展场景与模式的快速切换,全球各地也正在产生一系列有价值的城市创新发展及其规划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式与新案例。

如,韩国首尔清溪川——一条流经市中心的河流,原本杂乱、黑臭,且把各个板块割裂开,后政府启动了更新改造计划,活化了大量城墙、城门等遗迹,让城市空间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在李向北看来,谈论城市更新与公共艺术,必须要谈到艺术、艺术化的生活、艺术化的空间、城市的公共空间等,这些都是跟艺术有关联的,跟诗意生活有关联的。艺术不仅仅是一个象牙塔里的、架上的、美术馆的“视觉物”,它还应该在公共空间里,可以随时随地供人“触及”。

李向北称,城市的公共艺术空间注定是一个具有特殊能量的场域,它发端于城市的某个角度、某个区域,而精神却投射到整个城市,是城市空间与市民生活的情感经历和记忆的纽带,是城市地域文化的承载物和标志。

▲直播现场。受访者供图

那什么样的公共艺术才是人们心之向往的艺术?他认为,公共艺术作品要融入当地文化,或与其进行对话,“每一件作品,绝对是被这块土地激发后的一次独特呈现,有着绝对的针对性和不可替代性”,进而实现“人和环境之间的彼此激发”,形成围绕艺术符号象征与实在达成集体认同。此外,除了公共艺术对城市的介入,艺术园区也可以在城市更新中播下种子,是一个具有特殊能量的场域。

“最后,我想回应一下本讲的主题——回归,为什么要回归?因为缺失。我们现在有很多公共艺术,但是还不够,真正的公共艺术作品还不够,所以艺术家、建筑师、规划师应该去珍视这一问题。”李向北称。

他表示,可以预言,在一个并不遥远的未来,会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伴随城市更新的具有新的城市理念和新的艺术观念的公共空间和公共艺术的诞生,这种新的艺术将重塑我们的城市文化和精神,并伴随伟大的城市复兴。

整场直播用时约1小时,李向北用鲜活的案例、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吸引30.1万多人次观看。


金句分享

●建筑和艺术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样城市、城市的空间跟建筑、跟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我一直在想,我们的艺术正处在一个特殊的空间和时间节点,当今中国的城市更新需要具有当代思想与观念的公共艺术。

●我们做公共艺术、做城市更新,就在于如何去发现城市背后的密码,城市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策略、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这个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我们的文明遗产。

●艺术不仅仅是象牙塔里的、架上的、美术馆的,它应该在公共空间里面,可以随时随地发生的,是有意识的……艺术无处不在,就像音乐无处不在。

●城市中的公共艺术空间注定是一个具有特殊能量的场域,它发端于城市的某个角落、某个区域,而精神却投射到整个城市。

●在一个并不遥远的未来,会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伴随城市更新的具有新的城市理念和新的艺术观念的公共空间和公共艺术的诞生,这种新的艺术将重塑我们的城市文化和精神,并伴随伟大的城市复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