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美讲堂
庞茂琨:关于具象绘画的几个片段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30日 10:12   作者:   来源:    浏览:次

“具象绘画在叙事与情境、表现与观念、风格与气质等方面,极具丰富性。”3月21日19时30分,川美讲堂线上课第一期在四川美术学院官方抖音号直播开讲。中国美协副主席、重庆市美协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以“关于具象绘画的几个片段”为题,分享了他在创作、设计、研究上的最新心得和成果,探索社会美育新模式。

“好期待,不用到欧宝体育平台_亚博足彩app-唯一授权官网去现场‘蹭’课,也能聆听名师课堂。”当晚,直播尚未正式开始,大量网友已迫不及待地走进直播间,“排排”坐好。

“大家好,我是庞茂琨。”19时30分,庞茂琨在跟网友简单打招呼后,即刻开始了视频直播课。

庞茂琨称,绘画通常分为三大类:写实性绘画、编撰性具象绘画、纯抽象绘画,而具象是指我们生活中能眼见的或者能理解的具体视觉形象,可具体描绘的客观实在之物;抽象是指除能眼见的实在之物以外,能想象出的主观形色或心想之图、臆造之相。

在庞茂琨看来,具象绘画在叙事与情境、表现与观念、风格与气质等方面,极具丰富性。他用大卫《拿破仑加冕》、库尔贝《画室》等名画举例称,在叙事与情境方面,从属于文学和故事的具象绘画,具有纪实性、叙事性特征,如古典主义绘画、现实主义绘画;情境交融的具象绘画,具有抒情性、情绪化特征,如巴洛克绘画、印象派绘画、象征主义绘画、浪漫主义绘画,超现实主义绘画以及中国传统山水画。

在表现与观念上,表达内心情感的具象绘画,是对写实的反叛,如表现主义绘画,表现为内心的外化;表达心智或哲学观念的具象绘画,涵盖观念绘画(区别于概念艺术)、解构主义、跨界融合等,如马格利特、克洛斯等人的作品。

“具象绘画将它的现实关怀、形象描绘、文学叙事、主观想象、内心表达,伴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无尽探索而永远存在。”整场视频直播约2小时,庞茂琨总结说。

不难看出,他直播内容专业的学术性和知识的普惠性兼具,有一定艺术史相关理论知识基础的艺术爱好者更容易理解和听懂。

“感觉又回到欧宝体育平台_亚博足彩app-唯一授权官网了,受益匪浅。”“为川美点赞,为庞院长点赞,太有意义了!”直播间里,大量网友纷纷留言。数据显示,仅四川美术学院官方抖音号,就累计吸引观看人次6213人次、点赞4.6万次。

据介绍,川美讲堂线上课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四川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处承办,共有13讲,主讲人除庞茂琨之外,还有张杰、焦兴涛,段胜峰、钟飙、苏永刚等12位名师(每人一讲),每隔一天直播一次,周末视具体情况而定。

“我们举办本次视频直播课,除为了进一步强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鼓励和引导同学高质量地自主参与线上教学,确保疫情防控与教育教学工作获得双赢,树立川美学术样本外,将其放在公众平台上直播,还旨在探索社会美育新模式。”四川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贾安东称。

(来源:重庆日报)

【讲座回顾】

庞茂琨教授从一张原始绘画与一张现代儿童画的对比引入当下的具象绘画,回顾整个人类的发展历程,绘画作为一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直伴随着整个人类的社会发展。绘画作为长期以来的视觉艺术,记录了我们眼睛所看到一切。另一方面,绘画也是一种人类本能的欲望。并分别从具象绘画的分类、具象绘画的丰富性、创作个案分析三个部分进行了展开说明。

一、具象绘画的分类

庞茂琨教授根据自身的体验将具象绘画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写实性的绘画、第二类是编撰性的具象绘画、第三类是纯抽象的绘画。这三大类别囊括了整个我们所知的现代绘画范畴。

在第一类写实性的绘画讲解中,庞茂琨教授列举了两幅画非常具有典型性的作品,左边是库尔贝的作品,法国19世纪初期现实主义代表艺术家。右边则是古典主义艺术家拉斐尔的经典作品。这两张作品其实都非常写实,然而两者的审美倾向不同。现实主义是在古典主义、学院派之后诞生的艺术思潮。右面的这幅作品则是早四百多年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是在宗教大背景下诞生的人文主义思潮。两者相比,一个是对真实的、我们眼见的现实的一种逼真的呈现,古典主义则是对自己的理想、对人的和谐完美进行呈现的方式,所以写实绘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编撰性的具象绘画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超现实主义和毕加索的早期作品,它们都属于一种主观想象、对对象进行改变的一种绘画方式。超现实主义形象上是写实的,艺术家把真实的东西体现出来,但它的情节和情境是主观处理的,是超现实的,是在真正的现实当中不可能发生的,艺术家对其进行了重新的编撰。毕加索是抽象主义早期的大师,但这幅作品却有具体的形体,然而他表达的这个概念是抽象的。艺术家把人物进行了几何化变形,但是仍能识别出具体的形体,如同描绘了一堆雕塑,所以这种绘画实际上还是一种具象的绘画。

第三类是纯抽象的作品,完全使用点、线、面,符号式的语言来表达。因为人类具有这种理性思维,例如文字其实就是一种抽象符号。抽象是针对具象绘画才诞生的概念。在绘画发展史上,如果没有具象绘画的发展历程,那么抽象绘画也不可能诞生。

庞茂琨教授给具象和抽象绘画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论述。即:具象绘画就是我们生活当中亲眼见过的或者是能够理解的一个具体的视觉形象,而且可以具体描绘的一个客观存在之物,是视觉体验过的一个实在之物。抽象是除了眼见的实在之物以外,还能想象出的一个主观形式或是思想之图、臆造之象,图与像和实在之物又有所不同,它是可以抽象的。

二、具象绘画的丰富性

在如今的新媒体、新技术时代,传统的手工绘画还能做什么?在上个世纪中叶就有人宣布了绘画已经死亡。但时至今日还是有很多艺术家在绘画上做出了很多新的探索和进步。讨论如今具象绘画的意义也是庞教授本次讲座的一个重点,庞茂琨教授在这里列举了三个点:叙事与情景、表现与观念、风格与气质。

1.叙事与情景

叙事性绘画在美术史上有很漫长的一个过程,它的特征是纪实性和叙事性,例如古典主义绘画和现实主义绘画。情景交融的绘画,它的特征是抒情性和情绪化,例如巴洛克绘画、印象派绘画,象征主义绘画、浪漫主义绘画、超现实主义绘画,以及中国的传统山水画,都是情景交融式的绘画。

大卫创作《拿破仑加冕》之时,照相机还没有诞生。所以那时所有的历史事件、大型的场面需要记录。因此那个时候的绘画就承担了这种对事件的呈现作用。这些作品靠艺术家的记忆或者是速写来把当时生动的场景记录下来。在那段历史时期有很多这种绘画。库尔贝作为现实主义的代表。他的作品《采石工们》也是对一个实际的场景进行组合处理。但它也是一个带有事件性、现实场景的一个记录。苏联时期的绘画对中国的革命现实主义影响很大,如俄罗斯的巡回画派具有很强的文学性。这一类作品在中国也很普遍,特别是在50年代、60年代一直到70年代,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都是文学性的、叙事性的。

超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是情景交融的类型。虽然视觉形象和场景都是相对写实的。但作品中主观情感的注入成分开始增加。而不像早期的纪实性、叙事性绘画把一件事情记录下来说清楚就行。例如达利的作品对梦境、潜意识的表达明显受到了当时弗洛伊德哲学的影响。再例如克里姆特和安格尔。克里姆特具有很好的写实功底,每一个个体、人物都能够画得非常生动、精确。但这幅作品的构图完全是一种非常浪漫、神秘,在想象当中才能够确立的一种情境。安格尔虽然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但是他对群体的安排和对人物形体的理想化处理,全画面看不到直线,都是曲线,形体非常圆润饱满,通过形状、形体的相互协调而传达出自己的一种理想。这些作品都是属于主观和客观情景交融的一类绘画。中国的传统山水画更是情景交融的最典型的代表。艺术家将自然和自我的内心进行交融,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我们的内心和整个风景山水是可以相互融合的,这种观念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之中呈现得非常明显。

2.表现与观念

所谓表现其实表现主义是最典型的。它是对整个传统绘画,即经典绘画、古典绘画、学院绘画的一种反叛。表现主义认为绘画不仅仅要表现我们所见的东西,而是要表现艺术家内心的一种真实的感受。是通过内心外化的方式来表达绘画的主题和形式。所以表现主义绘画并不在乎对对象的完美表现。而是强调绘画之中有艺术家的心情在里面,表现出一种悲剧、感伤、阴郁的题材。

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坏画,其本身也是对完美的一种解构。一张作品太干净、太完美是不真实的、虚假的。观念绘画是表达艺术家心智和哲学观念的一种绘画。人有很多理性的思维,将这种思维和观念植入作品就是我们所谓的观念绘画,观念绘画区别于概念艺术,它是用绘画的方式,用形象的方式来呈现。例如玛格利特等,包括后来的很多艺术家都是利用图像来传达观念,包括解构主义等等。这些概念都是在观念绘画当中表现出来的。

因为写实绘画是手工性的绘画,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有人的一些痕迹,就像我们要书写的一个东西,它有它自己的一种规律和节奏。所以在绘画当中难能可贵的就是这种绘画性。绘画性体现了人对客观对象的一种认识,一种把对象进行改变、表现和体验的一个过程。所以哪怕是非常写实的绘画,也都有绘画性的因素在里面,这些因素最终成就了后来的表现主义、印象派和一些现代艺术流派。所以在绘画性之中就潜藏了表现主义的一些基因在里面。例如贝克曼和德库林的作品,他们在画一个形体之时不在乎把它画得像、画得完美。而是突出艺术家焦虑、烦躁的一种心情。再例如培根作品对人脸的处理,通过形象的扭曲让观者感受到艺术家的孤独感和对世界的一种距离感。费谢尔是美国当代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传达了某种社会问题或是表达了对整个时代的一种共同感受。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一种批判性,用这种语言方式恰到好处地呈现了整个社会的状态。

玛格丽特原本是超现实主义画家,但他也是后来观念绘画的一个开端。观念性在玛格丽特早期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当中就呈现了出来,为了让观众通过图像来思考更多生存的问题、存在的问题,还有哲学的问题;关于物质和精神、自我和世界之间的一种关系等。所以这种绘画的目的不是达到一种视觉的完美欣赏或者是一种心情传达。而是回归到我们的理智、理性、对世界的哲学思考。克罗斯的作品往往被我们认为是极端写实的。但他的创作背景,恰恰是美国波普艺术机械复制的时代。当波普艺术在美国成为一种潮流时,他恰恰采用了另外一种反叛的形式。用一种毫无主观的、冷冰冰的态度去对待一个形象。包括晚期使用像素、网点的方式来组合画面,以此表达人和物之间的一种疏离感。

3.风格与气质

这是一直伴随每一个艺术家的东西。其实风格是在经过一个历程当中逐渐总结出来的,艺术家逐渐通过自我的一种修炼来形成的一种绘画面貌,例如古典时期的大风格从最早文艺复兴开始,一直到文艺复兴晚期,形成样式主义。拉斐尔、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都是艺术家从他固有的一种方法在推进,一直到形成一种风格。通过艺术家受到的教育和影响,或是自我在跟别人的区别当中拉开距离形成一个很明显的风格。例如丁托莱托是威尼斯画派的代表艺术家,他的风格跟早期朴素的唯美倾向就有所不同,产生的差距凸显出他的个人风格。风格是可以人为塑造的,最终呈现个人的一个面貌。可以通过艺术家的早期作品来看他整个的历程,有些艺术家中途变化很多,逐渐寻找、定位到一个恰当的面貌。有些人是通过突然的改变,到一定的时候突然顿悟找到了一种自己很满意的表现方式。

从风格到气质是一个很不容易的过程。每个艺术家形成的风格,会受到当时整个潮流的影响,或是在潮流当中逆水而行,通过这个过程最后达到一种自然的、自为的结果。所以真正的气质并不是学来的,而是艺术家与生俱来的一种素养,它更注重内心表达,有意弱化了语言设计,避免自己落入时代的圈套,更注重艺术家内心的真实。从古到今这类艺术家是非常多的,例如伦勃朗、委拉斯贵支、德加、梵高、弗洛伊德、何多苓、毛焰等,属于气质型的艺术家。这类艺术家很固执,坚持自己的一种感受而不是在变化当中不断的调整,将自己的气质、性格、追求和思想很自然地融为一体。

三、创作个案分析

在接下来的部分,庞茂琨教授列举了一些创作个案,基于个人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具象绘画在当代还能够做什么、拓展些什么。并将之分成了几个不同的创作方向进行叙述:1.把传统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再造;2.时代图像的无尽变幻;3.现实重构与景观叙事;4.绘画本体的个性化挖掘。

1.把传统作为一种资源进行再造

展现出一些以传统手法来表现现代形象的艺术家,或者是一些将传统与当代进行观念碰撞的艺术家,例如萨莫利,科林,曾梵志等。

2.时代图像的无尽变幻

在这里列举了里希特,小里希特,大卫·霍克尼等艺术家的例子,展现了时代更迭下以科技手段作画,电脑成像,iPad作画等手段,是时代的进步,也是艺术的无尽可能。

3.现实重构与景观叙事

以艺术家劳赫,贾蔼力,陈可等为例,展现了绘画中的特殊叙事方式。绘画可以是荒诞的,偶然的,也可以充满当代元素。

4.绘画本体的个性化挖掘

以建构自我的弗洛依德,奥尔巴赫,周新京,毛焰等艺术家为例。强调了当下对于本身绘画材料的实验与运用,对象作为一种载体,展现画面的视觉张力。

庞茂琨教授通过对个案的分析讲解。他认为,具象绘画未来将以它的现实关怀,形象描绘,文学叙事,主观想象、内心的表达伴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无尽探寻而永远存在。这也是回应大家以前担忧的,在未来新媒体、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的时候,手工性的具象绘画还有没有存在的可能。其实它还是可能的,因为对现实的关怀是会永远存在的,不管怎么发展,现实和我们艺术家的遭遇是一样存在的。精神面貌不一样,外表不一样,让我们永远可以去描绘。文学叙事在每个时代有自己的新内容、新方式可以谈论,而且我们的想象力也是无限的,我们的主观想象完全可以不断的去幻想去创造,还有我们的内心表达,人的内心会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境遇发生很多变化,都可以是艺术创作的一个源泉。

对于提问环节上的问题,庞茂琨教授也一一做出了解答,并于最后总结道,绘画的可能性还有很多,期待今天的年轻人、同学们这一代不断地耕耘实践。最终找到自己的天地,成为未来的大艺术家。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2YlRq_YH1STnqjk-cyM4g)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