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宝体育平台_亚博足彩app-唯一授权官网

图片

志于道 游于艺

要闻动态

要闻动态

外出实践教学丨艺术人文学院举办“行走千年丝路 对话非遗匠心”系列活动

日期:2025-04-16 作者:罗月娥 来源:艺术人文学院 浏览量:

外出实践教学期间,欧宝体育平台_亚博足彩app-唯一授权官网艺术人文学院通过“海陆并进”的考察路线,创新性地将专业考察、劳动教育与文化传承相结合,师生们有的跨越山海,重走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也有的立足巴渝大地,在秀山、荣昌、磁器口三地开展非遗技艺研习,将丝路精神、民族融合与当代非遗保护实践相结合。

4月16日,艺术人文学院院长王天祥、副院长董虹霞一行4人赴荣昌开展外出实践教学检查,并与重庆市荣昌区文化和旅游委员会签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协议,未来将深化校地合作,搭建常态化非遗保护与创新平台,助力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青年人才培养。

探寻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交融

海上丝路:解码千年艺术交流密码

2023级美术学班师生赴广州开展海上丝绸之路专题考察。抵穗首日,粤博策展人彭哲专题讲解海丝与外销艺术发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艺术在世界交流中的独特价值。此后,师生围绕“海丝”主题,系统考察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粤海关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展区)、海事博物馆与黄埔古港等机构与遗址。

考察期间,带队教师还组织部分同学徒步探访光塔、石室、琉璃巷、象牙街等海丝相关历史遗迹并进行现场讲解,引导学生在实地研学中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明互鉴的深远意义。学生聚焦外销艺术、中西风格融合与贸易网络发展,感受海丝背景下的文化传播与艺术交融,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

2023级艺术策划与管理班开启了广东省大湾区一线城市的专业考察课程,考察城市艺术区、艺术机构和艺术展览,了解改革开放前沿艺术生态和产业状况。师生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省美术馆等大型艺术机构对岭南画派、泛东南亚艺术、百年民族化的中国油画等重要专题展览进行了重点参观,也在广东时代美术馆、扉美术馆等中小型艺术机构就当代前沿人工智能时代艺术面向、美术馆社区实践和美术馆馆长、展览策划人面对面进行了交流互动。大家既通过广东省博物馆对南粤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有深入的学习和深度的理解,也在中美关税战的当下,通过鸦片战争博物馆深刻感受中国近现代发展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更有全球化大国竞争的观念震荡和精神洗礼。

考察队伍还深入岭南艺术村小洲艺术村考察艺术生态,师生与到小洲村视察的海珠区委书记、区长一行在小洲艺术区不期而遇,并在区领导意见征询基础上,提出了艺术村的相关开发建设意见。

陆上丝路:探寻民族交融的历史足迹

2023级艺术与文化遗产班前往甘肃省敦煌市等地开展丝路遗产与民族交融专题考察。师生前往敦煌研究院,听专家讲授敦煌数字化实践,了解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方面的工作与成就;与美术研究所、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工作者座谈,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专业发展建议;参观工作室,听校友分享工作研究经历,实地学习和感受文遗工作者的专业态度和精神风貌;前往莫高窟公墓缅怀为莫高窟的传承保护奋斗终生的先辈,理解“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听“莫高精神”专题宣讲,让“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十六字精神具象化,培养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与热爱。

师生在敦煌石窟群开展了相关考察,从建筑、服饰、舞乐、习俗、纹饰等多维视角解析丝路遗产承载的民族交融特质,见证不同民族通过商贸、宗教、艺术等途径,共同塑造中华文明的包容性。

重庆非遗实践中的劳动美育新范式

秀山:指尖上的民族艺术传承

2022级美术学班师生前往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开展艺术劳动美育实践,学生在秀山融媒体中心学习和交流视频拍摄技术与方法,在当地非遗传承人们的讲解与传授下,同学们在秀山职教中心分别参加了秀山花灯、龙凤花烛以及金珠苗绣等三个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的学习,完成了民族美术作品的制作,以实践者的身份深入理解传统技艺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工艺技法,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体会“艺术源于生活”的真谛,理解劳动创造美的价值。

师生们将前往钟灵镇采茶节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志愿服务,在民间工坊进行访谈调研,了解民间美术市场。

荣昌:非遗劳动中的文化觉醒

2022级艺术与文化遗产班师生赴荣昌开展艺术劳动美育实践课程。本次课程以“非遗传承与劳动教育”为核心,围绕荣昌陶、夏布、折扇三大国家级非遗项目展开。学生深入鸦屿陶艺、加合夏布、李记扇庄等传承人工作室和非遗企业,跟随梁洪萍、潘正努、李道良等传承人老师学习传统工艺及其文化内涵,与非遗保护一线工作者一起劳动,在学习劳动精神、锻炼劳动技能和提高劳动素养的同时,感受传统手作的温度和魅力,捕捉新时代文化传承的强劲脉搏。

课程强调“田野调查+劳动实践+创新转化”,学生将通过拍摄劳动Vlog、撰写田野笔记、担任研学志愿者、设计非遗进社区活动方案等,认识非遗保护的现状和相关行业发展情况,探索非遗传承与保护路径,创造性地解决传承与创新中的实际问题。

磁器口:艺术介入激活历史街区

2022级艺术策划与管理班师生在重庆磁器口进行艺术介入与社区美育的艺术劳动实践教育课程。同学们深入街道社区,从历史文化与遗产、城市规划与景观建筑、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非遗传承与转化、艺术与商业场景营造、文创产品开发与经营、社区美育与服务这七个方面展开实践。

师生们在深入现场进行系统调研和政策分析,与磁器口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深入交流,了解磁器口的需求,拓展社会网络,全面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和数据。已经展开了非遗传承人、商家和游客的访谈,开展了深入社区对接十五分钟高品质生活圈的社区营造推进工作和社区文化互动,每天坚持集中汇报和实践分析。下一阶段将针对前期实践提炼的具体问题进行专项分析和对策研究,落实改进措施,形成研究报告并建立长效机制。

艺术人文学院通过“行走的课堂”与“劳动的课堂”,将文化传承根植于实地考察与劳动美育手作实践中,以青年之力连接历史与未来,为非遗保护与中华文化传播贡献青春力量。


责编:闫培培

主编:贾安东 王世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