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1-15 作者:李敏敏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量: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1月07日第12版)刊发欧宝体育平台_亚博足彩app-唯一授权官网视觉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李敏敏署名文章《数字光影艺术中的文明互鉴》。
人类交响曲(跨界艺术)
Much More、海豚动漫、山河映画、摩斯电码、上海拜思、幻鲨文化、星石数字、艺数中华、微子工作室、Sasha(俄罗斯)、Petko(保加利亚)作
风沙智语(装置作品)
黄 彦 胡卓君 刘萧涵作
纹·路(装置作品)(局部)
张国云作
作为全球流行的艺术形式,数字光影艺术以其独特魅力,在文化自信表达、世界文化交流、城市空间更新、艺术创作与产业融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9月3日和10月24日,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四川美术学院主办的《流光绘影:“一带一路”国家文明互鉴光影作品巡展》,分别在位于沈阳的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和位于乌鲁木齐的新疆美术馆启幕。展览借助“一带一路”东北桥头堡(沈阳)与西部桥头堡(乌鲁木齐)的区位优势,用数字光影艺术向公众呈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图景。
三大单元展现艺术成果
“流光绘影”展览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下文明互鉴的核心理念,通过精心设计的三个主题单元,全面展现“一带一路”文明互鉴的光影艺术成果。
“共商·光化万象”单元挖掘丝绸之路的精神财富,以城市建设和人民幸福生活为表现内容。这一单元着眼于“一带一路”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共建·光映山河”单元聚焦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展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强调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共享·光照未来”单元围绕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展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未来社会发展、文化交流、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合作前景,体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重要作用。
这三个主题单元不仅展现了“一带一路”文明互鉴的光影艺术成果,还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理念进行了生动诠释。通过这些光影艺术作品,观众能够更加形象生动地理解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远意义与重要价值,感受各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绽放出的璀璨光彩与独特魅力,深化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观。
多元创作促进民心相通
围绕“一带一路”文明互鉴主题,展览精选了来自中国、俄罗斯、波兰、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亚、泰国等10余个国家的近百件优秀光影艺术和互动装置作品,通过主题多元和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实现文明对话,促进民心相通。
《人类交响曲》集结中国、俄罗斯、保加利亚3国7座城市的11位艺术家/团队,共同完成一部时长14分钟的跨界艺术作品。该作包括童真、传统和未来3个篇章,将光影秀与川剧戏曲、电音、现代舞、演奏等多种形式结合,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跨文化融合的魅力。纵观人类城市发展史,科技的进步与变革始终在城市空间演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浪潮,无疑将在未来城市空间的变迁中发挥更深远的影响力。
“猜想城市”系列作品之《算法猜想》的灵感源自重庆的“8D魔幻地形”。创作者通过网络收集了大量山体和城市建筑的照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训练,采用AI风格迁移,并结合荷兰艺术家埃舍尔的“错觉”空间风格,创造出AI视角下的城市图像。科技的突飞猛进给人类带来巨大影响,新的技术无疑是人类原有能力的拓展与延伸,在未来世界里,人与技术将形成何种新的关系?《蜕变》《人工自然》等作品,正是对未来人类与技术之间关系的畅想以及对未来人类形态的大胆猜测。
2000多年前,张骞率领使团出使西域,开辟了横贯东西的古丝绸之路。数字绘画《凿空之旅》以中国画的艺术手法表现张骞的“凿空之旅”,数字技术的使用为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增添了新的魅力。
数字长卷《纹·路》选取中国西部地区及中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纹饰为主题,结合中国西南非遗亮布织物的独特质感,通过现代科技把传统刺绣、织锦与剪纸纹饰融合在一起,以展览现场光影效果的变化呈现出纹饰的历史深度与文化意象。
《三星之面》聚焦中国西南地区的传统文化,从三星堆面具这一微观视角出发,用现代激光技术结合西南少数民族的非遗亮布材料、刺绣纹样,呈现三星堆面具独特的面部纹饰和丰富的立体表情,诠释中国三星堆文明在远古与现代的交融。
交通网络的建设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作与文化互鉴的重要基础。互动光影装置《风沙智语》以“交通”为核心词,展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与互动。作品提取部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交通贸易数据,将其转化为灯光与机械结构驱动源;采用海上丝绸之路代表性交通工具“帆船”的形态,通过对桅杆、风帆、船桨等要素进行艺术转化、组合,以沙喻水,结合动态交互,构成了作品的最终形态。无人接近时,装置处于“流动模式”,灯光与机械结构如细沙般缓慢变化;当感知观众接近时,装置即进入“数据驱动模式”,产生模式、频率变化的丰富视觉效果。作品希望通过交互的动态光影与序列化机械美感,表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紧密合作与共荣共生的关系,传达出各国共同进步、携手迈向未来的美好愿景。
沉浸空间实现艺术共享
光影艺术作为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媒介,已成为国际前沿的艺术语言。本次展览以“光影艺术”与“光影科技”作为媒介,融合3D Mapping、互动交互、数字控制等技术手段,运用“艺术+科技”的深度融合叙事手法,创造独特的沉浸式体验空间。
展览以“沉浸叙事”的手法,通过光影数字影像、光艺术装置等媒介,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进行多维度艺术呈现,生动诠释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民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方式、人地和谐共处的新生态,以及人类文明互鉴共荣的新形态。
展览不仅是一场视觉与感官的艺术盛宴,也是一次深入的文明对话与心灵触动。观众在光影的流转中穿梭于不同时空,感受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化的深厚底蕴。互动装置将这种体验推向了一个新的维度——它们不仅是艺术品,更是观众参与其中的媒介。当观众的一举一动都能影响艺术作品的形态和表现,这种参与感和互动性让艺术作品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让“一带一路”的故事变得更加可感、可知。
数字光影艺术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强大的传播力和感染力,能够跨越语言和地域的界限。这种艺术形式的创新和普及,让世界看到了“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精神,也让人们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对这些国家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
数字光影艺术的发展也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鼓励艺术家打破传统的束缚,用新的技术和手段去探索艺术的可能性,表达文化的多样性。这种创新精神,不仅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光影艺术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的桥梁。
(作者系2024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流光绘影:“一带一路”国家文明互鉴光影作品巡展》负责人,四川美术学院视觉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