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

一、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形成了完整有效的运行机制。坚持校系两级领导听课制度、“三定期一随机”教学检查制度、教学例会制度、教研室活动制度、“三说”制度、四级教学分析制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教学运行反馈制度和校企合作柔性教学管理制度等。学校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管理模式,贯彻1234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即:“一核心、两体系、三合作、四化式”。一核心: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两体系:教学制度体系、教学监控体系;三合作:企业、教师、学生合作参与质量保障,四化式: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现代化。

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导向,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认真总结近几年来课程改革、教学信息化、现代化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不断创新教学管理制度。目前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主要包括:

1.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包括:教学领导的岗位职责,教务处、督导办岗位工作职责,系部教学秘书岗位工作职责,系部实施教学管理的责任,教研室、实训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工作条例等。

2.日常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关于教师教学管理的制度,如教师教学工作规范、调停课管理规定、新教师开课规定等;关于教学手段管理的制度,如常规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实训室等教学场所和教学设备、仪器、用品的管理规定等;关于考试考核管理的制度,如考试工作规范,学生考试的组织与管理,监考和考试违纪处理规定等。

3.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参加校内外实践、实习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校外顶岗实习管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管理,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实训的管理等。

4.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督导工作制度、听课与教学检查制度、教学质量考核评价办法、教学评优或教学事故认定办法、教学效果评价反馈实施办法等。

5.教学改革管理制度。包括:教育教学项目的立项、审批及经费、成果的管理,教研项目评定奖励办法,教育教学改革的管理等。

6.教学建设管理制度。包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原则及要求,课程标准编制管理,教材建设与管理,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教学工作档案管理等。

7.学籍管理制度。

8.师资管理制度。包括:新教师及青年教师培养与管理、专业骨干教师及专业带头人评选与管理、外聘教师管理、教师在职进修管理、教师企业实践管理等。

三、教学督导有力,形成常态化质量保证体系

学校成立了以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的教学诊改领导小组,并将诊改工作列入学校党政工作要点。制定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建立起“五纵五横”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将教学质量评价纳入学校文明建设考核系统,建立了系部中心、教研室教学管理考核与激励机制,以考核性自我诊改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不断完善质量保证制度,形成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

学校坚持基于麦可思等第三方的教学质量评价,坚持基于行业企业的毕业生质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毕业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满意度达98%以上。每年有三大石油公司等超过1000 家企事业单位到校招聘,整体就业率达96%以上,就业质量和专业对口率处于全国高职院校前列。

四、推进信息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学生态转变

学校建设了信息化教学管理中心,搭建了大数据管理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教学管理体系。通过平台搭建,实现大数据管理、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和学情预警等功能,对全校师生课堂教学与学习行为跟踪管理。目前,开展信息化教师达600人,建设信息化教学班课9400余个,参与学习学生23000人次。学生利用手机查看学习资源累计800万次、参加课上讨论、测验、头脑风暴等学习活动440万次。平台持续记录教师资源发布、活动组织、测试开展、教学互动、教学付出等教学行为、教学状态、教学成果,记录学生课堂出勤、资源查阅、活动参与、测试成绩、课堂表现等学习行为、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自动生成资源报告、活动报告、学情报告,用直观的图、表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与挖掘,使过程性评价自动化、智能化。教师根据学习行为数据重新认识课堂,找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调整教学计划,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学校利用平台系统数据进行教学诊断,精细化管理课堂,有效进行督学导学,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便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