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宝体育平台_亚博足彩app-唯一授权官网

图片
图书馆
 
 首页  本馆概况  开馆时间  馆藏分布  借阅规则  联系我们 
新闻公告
常见问题
向馆员咨询
新书推荐

数据库推荐 | 西南美术数字信息平台“抗战入川艺术家专题库”之李可染

2025/06/11  

画家李可染(1907-1989)

    抗战时期,艺术家随机构西迁,在动荡岁月中坚持创作。西南美术数字信息平台推出的“抗战入川艺术家专题库”以人物为线索,展现徐悲鸿笔下刚劲的骏马、傅抱石磅礴淋漓的山水…这些艺术家用画笔诉说着深沉的家国情怀。

    在这群星璀璨的艺术家谱系中,李可染的艺术历程格外亮眼。他用沉郁的墨色与逆光的神采,将千年山水从文人雅趣的庭院中拽出,赋予其时代的重量与生命的温度。

战火淬炼

李可染的抗战艺术征途  Part.01

    李可染1907年出生在江苏徐州,13岁起跟随乡贤钱食芝学习中国画。1929年考入西湖国立艺术院(现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师从林风眠、克罗多研习西画。1931年以后,他以满腔热忱投入爱国救亡运动。

    1937年抗战爆发,他放下画笔投身救亡,在郭沫若麾下绘制巨幅抗日宣传画。重庆金刚坡的牛棚旁,失眠的夜里听着水牛喘息,他提笔写下“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意象从此贯穿其艺术生涯,既是家国情怀的隐喻,亦是艺术耕耘的誓言。

    抗战的烽火,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李可染的艺术创作方向。日军侵华,山河破碎,李可染满怀爱国热情,投身到抗日宣传中。他组织徐州艺专学生成立抗日巡回宣传队,创作了《日军侵华暴行录》等153幅连环画 ,还创办了《火线周报》《抗日画报》,用画笔当作武器,向民众揭露日军暴行,激发大家的抗日斗志。

《纪念九一八,打回老家去》招贴画

《不做顺民 不做汉奸 要做抗敌建国的英雄》(局部)

    1941年起,李可染本着“用最大功力打进去,用最大勇气打出来”的宏愿,致力于中国画的改革和复兴。抗战胜利后,李可染到北平国立艺专任教,并北上拜师齐白石,十年侍砚,学得“慢行笔”的金石之力;又与黄宾虹论墨,悟出积墨法的浑厚之道。徐悲鸿赞其“书画可以横行”,齐白石更以司马相如相比,预言其艺术不朽。

墨牛踏歌

田园诗中的生命禅境  Part.02

《四季牧牛图》69×45 cm×4

    李可染以遒劲的墨线勾勒出水牛钢筋铁骨般的躯干,却在眼眸处晕染出慈母般的温柔;牧童或倚牛背吹笛,或逐柳影嬉戏,寥寥数笔如金石镌刻。

    这些墨痕不仅凝固了金刚坡烽火岁月里的田园剪影,更铸就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时代意象——在雷霆万钧的变革年代,以最沉着的笔触捕捉最灵动的生机。

《秋风吹下红雨来》69×46cm 1948年

革新传统

黑、红、白的时代交响  Part.03

    1954年写生之旅后,"李家山水"横空出世,李可染的艺术革命,始于对“黑”的颠覆。他摒弃明清山水空灵淡逸的旧调,以浓墨重彩锻造出“黑、满、崛、涩”的视觉史诗。

革命性"积墨法":七遍点染造就万山红遍的史诗质感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设色纸本 1964年作

标志性"朱砂红":在井冈山系列中凝固时代脉搏

《井冈山主峰图》368x145cm

哲学性"留白":漓江系列以墨韵构建山水纪念碑

《漓江山水天下无》

    李可染先生以画笔为戈,从抗日烽火中的宣传画板,到漓江烟雨里的写生册页,他始终以“牛”的坚韧与“山”的沉雄,守护着艺术的真谛。

    其艺术探索不仅是个体的创作历程,更映射着中国美术现代化的艰难求索。西南美术数字信息平台将持续整理、研究这批珍贵史料,为学界提供更完备的研究参考资源。

后记

    更多李可染相关的艺术作品、著作可进入西南美术数字信息平台-抗战入川艺术家专题库在检索框输入检索词:李可染

抗战入川艺术家专题库

    该专题库收录了抗战入川时期的22位中国近代知名艺术家个案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聚焦特殊历史背景下的艺术创作与人文精神。可通过姓名、作品名称、研究领域等字段进行检索。

访问指南

    访问路径及检索方式:可点击https://mp.weixin.qq.com/s/eOznT2fVAw5BK2nU1E-rCA

温馨提示

    1.平台资源支持在线阅读或浏览、下载和收藏。

    2.平台资源仅限欧宝体育平台_亚博足彩app-唯一授权官网师生个人学习、教学及科研使用,请遵守知识产权相关规定和合理使用的原则。

    3.因违规行为而引起知识产权纠纷的,由违规者自行处理,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


关闭